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留学» 攻略» 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留学生心态变化

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留学生心态变化

2023-10-28 18:51:45
本内容由留学生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留学申请、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等留学攻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从改革开放后首批访问学者起程赴美到如今留学热的兴起,30年间,一批批负笈海外的中国学子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峰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摩天楼、高速公路、私家车在中国大
本内容由留学生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留学申请、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等留学攻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改革开放后首批访问学者起程赴美到如今留学热的兴起,30年间,一批批负笈海外的中国学子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峰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摩天楼、高速公路、私家车在中国大城市里已经司空见惯。

 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眼界大开,现在的留学生视野开阔,不仅了解欧美等西方国家,还了解很多其他国家的情况,他们的参照物非常丰富,多方比较自然让留学生心态更加自信、更加客观。”

 “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人家?”

 刘月樵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有机会出国留学。1961年,学习意大利语的刘月樵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翻译工作,到了1979年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就在这一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内部考试,刘月樵得到了到意大利进修意大利语的机会。1980年的金秋,刘月樵第一次走出国门。近两年的进修期,刘月樵先后就读于贝鲁贾外国人大学和罗马大学。除了听课学习之外,她还和一些学友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偶尔也为出国人员作口译。

 留学意大利让刘月樵开了眼界,她说,“起初,我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我到过意大利的海滨,还去过意大利的乡村……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落后。”巨大的落差带给刘月樵强烈的心理冲击。

 原中国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也经历了同样的心理冲击,他1981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德国几个的公司里进修,学习电力机车设计制造。德国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傅志寰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时,德国铁路列车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而中国只有100公里。如此巨大的差距,使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傅志寰深受震动。他常想,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人家。

 有一次,傅志寰到慕尼黑技术大学听课,一位德国学生与他同行,这位德国学生大谈对东京的印象,并不断地问傅志寰一些有关日本的问题。最初,傅志寰感到纳闷,后来才明白,这位德国学生把他当成了日本人。那时候,德国市场上的音响、照相机、汽车等都是日本货。而中国出口的衬衣、球鞋、手工艺品进不了大商场,只能在地摊上看到;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服务指南有日文、韩文,却没有中文。看到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在外国人眼里没有与之匹配的地位。傅志寰心里很不是滋味。

 讲到当年的留学生活,郑延友侃侃而谈,他说那时的动机非常纯洁,就是一定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这种使命感不是强加的,绝对是自发的朴素的。当时的生活也很简单,从住处到教室,再到实验室,几乎是一条固定的路线。平常也没有什么业余消遣,顶多几个同学好友聚餐一顿,生怕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力争多学东西,总像憋着一股劲儿。学习上一定要比国外学生成绩好,实验也比别人更加努力。

 出生在四川乐山的郑延友就读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2年毕业后工作了两年,便赴澳大利亚留学,后转至温哥华UBC,在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学。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德国为例子分析说,改革开放后,到德国留学的留学生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来的留学生,基本上是公派,他们学习非常勤奋刻苦,目标就是要赶紧学好本领回国报效。他们勤奋好学,为中国留学生在德国高校里创造了非常好的声誉,德国高校都非常乐于接受中国留学生。

 事实上,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留学生,留学其他国家的中国学子心理同样如此,国内国外的差距在他们心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奋起直追的想法油然而生。

河南每年约万人出国留学,庞大的留学大军呈现出更多新趋势:

?

本科生、研究生仍是主流,女生和理工生多了,寻求突破的中年人也多了

?

送孩子出国的大都是中产、富人,但年入10多万元的工薪家庭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

卖车卖房凑学费,平民孩子也留洋Www.ShengxueLi.Com

?

留学回国后,八成人选择在北上广或沿海城市发展,还有不少人选择在异国创业

?

河南商报记者李雅静刘瑶

?

开栏的话

?

时至今日,人人喊打的高考(微博),仍然以一年一度的频率稳步前行。

?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游离于高考之外,开辟他们人生的另一条路径——出国留学。

?

他们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因为成绩不佳,另辟蹊径?还是因为痛恨国内的填鸭式教育,愤而出走国外?他们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

?

今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留学系列报道,在探讨这个群体悲喜得失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梳理的信息,对准备留学的人和家庭有所助益。

?

7月21日,一场世界名校巡回招生面试会在郑州举行,吸引了数百家长。这样的留学咨询会,高考之后频频上演。

?

数据显示,我国留学人数连续3年增幅超24%,河南每年约1万人出国留学。

?

庞大的留学大军,也呈现出更多新趋势:留学不再是富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想方设法送孩子出国;“金领阶层”人到中年仍寻求突破,“高龄留学”群体正在形成;以前留学是去念书,如今更多人留学后在异国创业……

?

案例

?

40岁高管放弃国内一切

?

出国充电期待“第二春”

?

如果你已近“不惑之龄”,又是公司高管,舍得放下小半辈子的打拼,出国重新开始吗?

?

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太冒险了!

?

郑州的留学大军中,就有这样一个小群体:他们不缺钱、不缺社会地位,加入留学大军仅是为了“充电学习”,开启人生“第二春”。

?

汤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

三年前,他是某大型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西安交大的MBA。如今,40岁的他在弗吉尼亚州一所大学留学,并将全家带到了美国。

?

“一般人肯定没法理解他!”曾给汤先生办理出国手续的启德教育郑州分公司总经理宋峥嵘提起此事,感慨良多。“他说,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半,现在不动,一辈子都没机会动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做了这个决定,就不后悔!”

?

宋峥嵘说,如今像汤先生这样的大龄留学生越来越多,公司每年都能办理10个左右,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

成绩不好

?

初中毕业便踏上留学路

?

这里一个“小留学生”的故事。

?

2010年,初中毕业的刘铭(化名),并没有像同班同学那样升入高中。

?

孩子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家人还是毅然送他去了美国。

?

刘铭的爸爸说:“我实在是不想让孩子参加国内的高考,太累人!再说,我们家孩子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即使参加高考,也不见得能考上重点大学。与其这样耗费青春,还不如送他早早出国,开阔眼界,接受更先进的教育。”

?

刘铭自己也非常愿意出国。在他看来,国外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与其死读书,不如早早自立自强,踏入社会。

?

现如今,他已经成功申请进入美国某大学,就读一年有余。

?

梳理

?

河南每年约万人出国留学,留学群体呈“橄榄形”

?

出国留学,已成为中国不可阻挡的大势。那么,河南的留学人群究竟有多大?

?

据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经理曲平估算,河南省每年有近一万人出国留学,郑州市占总人数的一半多一点。

?

宋峥嵘说,前几年出国的大多是年轻人,这两年,留学人群有所分化,总体呈“橄榄形”。

?

“拿我们公司办理的业务来说,有年龄特别小的,幼儿园阶段就出国的,也有年龄比较大,三四十岁了还出国进修的,主流还是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橄榄’的两头都在10个人左右,本科生和研究生则有上千个。”

?

近年呈现“双多”,女留学生和念理工科的多

?

如果你身边有留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女留学生越来越多了?

?

宋峥嵘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是两三个孩子,男孩子出国,觉得是光宗耀祖的事。现在,随着80后、90后长大,他们这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所以男女都一样,就有了平等出国的机会。

?

河南腾达留学董事长陈永华说,以前,大家觉得学习差的学生,没办法了才出国,现在成绩好的孩子出国的也很多,而且,理工科渐受青睐,“因为这些专业好移民(微博)、好就业”。

?

变化

?

以前留学的多是中产、富人,如今年入十几万元的家庭渐多

?

随着河南人教育投资理念的转变,工薪家庭送孩子出国的渐多。

?

“5年前,可能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家庭,中产、富人才会考虑让孩子出国。现在,很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宋峥嵘说,有个开出租车的家长,年收入也就七八万元,她把车和房子都卖了,卖了80万元供孩子去美国留学。

?

目前工薪家庭留学还不是主流,随着观念的改变,年收入10多万元的家庭将来送孩子出国的会越来越多。

?

以前青睐“小语种国家”,如今集中在美、加、英、澳

?

以前说到留学,不少人愿意选择古巴、白俄罗斯等小语种国家。

?

陈永华说,这两年风向变了,美国仍是留学生们的首选目的地,霸占了一半的留学市场。留美学生数量的明显增长始于2007年美国放松签证限制。

?

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仍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小语种国家所占份额不升反降。

?

李哲说,上世纪90年代去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比较多,现在基本没人去了。

?

趋势

?

喝过“洋墨水”后

?

八成人选择

?

北上广或沿海城市

?

喝了“洋墨水”之后,留学生们是喜欢留在国外,还是回到家乡?

?

曲平说,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回国,直接在国外大公司就业,或者移民。

?

不过,国外大学是宽进严出型,完成学业已经不容易,而且一些国家本国学生就业都有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另外,现在出国的多为独生子女,不少人也会选择回国。“不过,因为河南的发展机会较少,或者环境方面等不能接受,每年只有不超过20%的人回到家乡,八成人都会选择北上广或沿海城市。”

?

曲平说,毕竟那些地方的就业平台更大。中小城市对外交流不频繁,相对封闭,对海归们来说没太大吸引力。“除非有家族企业,或者在当地有特殊关系,才会考虑回家。”

?

不再满足于

?

当“浮萍”

?

在留学地忙创业

?

正当很多人忙着走出去时,在韩国读硕士的26岁的阿楠已经踏上了创业之路,并且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

?

他在大连念的大学,大二那年,到韩国做了一年交换生。

?

大学毕业后,阿楠去韩国攻读硕士学位,在网上开了家店,卖家用电器给中国留学生,“那会儿挺赚钱的,每个月纯利润有2万~3万元人民币。”

?

第二年,阿楠和一个朋友合伙,在首尔市大学集中区域开了家实体店,生意一直不错。

?

最近,他又萌生了一个念头:在韩国开一家品牌运营公司,专做中国民族品牌的代理,把中国新潮的原创品牌带到韩国去。

?

如今,和阿楠一样,不再满足于出国仅拿文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在留学地巧抓商机、忙创业,已经成为新一代留学生的一个鲜明特征。

留学生招生网zhaoSheng.neT提供欧洲,美洲,亚洲等留学申请,留学流程,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留学预科择校,预科课程,帮助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硕士和研究生自助留学。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