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留学» 攻略» 20世纪末海外学子回国的具体事迹

20世纪末海外学子回国的具体事迹

2023-07-31 17:45:34
本内容由留学生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留学申请、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等留学攻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994年,29岁的张欣回到国内,当时她在国外长期生活已有15年。她是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生,有在高盛集团和华尔街投行的工作经验,年薪百万。她和一个叫潘石屹的男人闪婚,从此在北京也安了一个家。这个潘石屹出身甘肃天水农村,
本内容由留学生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留学申请、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等留学攻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94年,29岁的张欣回到国内,当时她在国外长期生活已有15年。她是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生,有在高盛集团和华尔街投行的工作经验,年薪百万。她和一个叫潘石屹的男人闪婚,从此在北京也安了一个家。这个潘石屹出身甘肃天水农村,没出过国,31岁已经开始秃顶,并且有过两次婚史,虽说已经自己开了房地产公司,但前途未卜。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但张欣力排众议地迅速嫁了,事后她自己回想理由,所能说的也就是一句“就是觉得他和别人都不太一样”。

从此潘石屹的事业节节高升。婚后他们迅速成立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从此,他们推出了一系列楼盘:SOHO现代城,SOHO尚都,博鳌蓝色海岸,长城脚下的公社……个个卖得火热无比。2007年10月,“SOHO中国”(前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之后,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将合共持有SOHO中国约33.4亿股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夫妻之一。潘石屹自己承认,没有张欣,他走不到今天。

认识张欣之前,从没有出过国的潘石屹,现在每年有一半时间待在国外。逢年过节跟着张欣出去过,已经成为夫妻两个的默契。在夫妻二人相处的最初两年,也曾经有过激烈的冲突,一个纯粹的海归和一个地道的“土鳖”之间,是否最终能够找到契合点?那时候,两个人心中都没有乐观的看法。

“海归”如何本地化,一向是给海归们带来最大困扰的问题。很多海归抱着一种理想主义情怀回国,然而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巨大鸿沟令很多人不能适应。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模式……很多海归就这样变成了“海待”。张欣和潘石屹之间的磨合历程是海归本地化的一个成功例子。对于张欣来说,她逐渐发现“潘石屹是个鬼才”。潘石屹对于房地产有着天生的良好“嗅觉”,当接受西化教育的张欣运用理性分析地产投资是否可行的时候,信奉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潘石屹往往已经从大方向上把握住了地产走势。对于潘石屹来说,张欣的西化教育背景从另一方面扩充了他的资源,他开始跟着张欣频频出国,尝试建立一种国际化的眼光。

“SOHO中国”的成功首先是一个概念的成功。在潘石屹之前,很少有人能把概念和商业化结合得如此默契。在此张欣居功至伟。1995年,夫妻二人成立公司之初,就打算以日本“居家工作”(small office,home office)为核心概念推广项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加自由和个性化。张欣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支撑她和潘石屹将这种概念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每做一个项目,张欣都有一个明确的感觉,她知道西方各国都有什么样的“SOHO”区,也知道世界范围内,哪些设计师能够执行她想要的设计方案。有人说张欣是“半个艺术家”,因为她喜欢从文化上来寻找创作激情。在潘石屹务实谨慎的基础上,张欣不仅赋予了“SOHO”中国更现代和前瞻性的理念,而且能够进一步填充潘石屹的商业观念之后的细节内容。他买地,她盖房。潘石屹自己描述这种关系:就像过去耍猴的,先要有敲锣,我就是那敲锣的,然后有人出来耍猴,就是张欣,再出来拿着帽子收钱的又是我。

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家是像潘石屹一样,没有留学背景,靠经验和摸索前进。他们不是理想主义者,但是务实。海归们的情况正相反,大多数时候,他们心里有一种理想主义情怀,思维活跃,对未来有很多规划和期望。如果他们没有在一起,张欣的艺术情怀可能沦为空想,潘石屹的谨慎也许让他错过时机。但他们毕竟相遇了,并最终在彼此的生活和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定位。这是一对幸运的夫妻,他们的人生也许不算典型,但对于所有的海归来说,都是一种鼓励。

钱学森

钱三强

邓稼先

郭永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是“海归”wWw.shengXueli.Com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随师友赴美考察。美国的高科技水平强烈刺激了他,他决定留美攻读,并顺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道路一帆风顺,没有让朱光亚忘记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更让他归心似箭。1950年初,朱光亚在返国途中联合51名旅美留学生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这是一群海外学子对祖国的炽热思念,更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强国富国的崇高理想。

胸怀同样的思念与理想,邓稼先回来了,钱学森回来了,郭永怀回来了,程开甲、王希季、吴自良、姚桐斌……一批各领域才华横溢的杰出科学家,回到了迫切需要他们的祖国。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他们中许多人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黄昆,物理学家,回国前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任职,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他与当代物理学大师玻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是该学科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和标准参考文献。1951年,黄昆回到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荣获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化学家,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的稀土分离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回国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他冲破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此后,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肝胆外科专家,他是马来西亚华侨,却成了新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吴良镛,建筑学家,1950年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毕业后,回国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他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还有数学家吴文俊、气象学家叶笃正、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开甲、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

一个个名字,代表着一座座丰碑,祖国从来没有忘记。

留学生招生网zhaoSheng.neT提供欧洲,美洲,亚洲等留学申请,留学流程,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留学预科择校,预科课程,帮助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硕士和研究生自助留学。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