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的辛酸泪
陪子女闯天涯,辛酸总有时?
wwW.peiXunjia.CoM
在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的孩子年纪都很小。据了解,这些孩子刚来英国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他们的妈妈在国内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黎女士2007年陪着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出国前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待遇不菲。然而当与老公决定送12岁的儿子出国读书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去公司职务,陪儿子来到英国学习。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些陪读妈妈在自己的事业与孩子的未来上都是不约而同,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她们表示之所以放弃原来的生活,远渡重洋,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地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缺失,亲情疏离?的环境中成长。
但无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曼城华人之家服务的黄女士说:?真的应该多多报道她们,好让社会了解她们(陪读妈妈)。?
她介绍说,曼城华人之家开设的英语班就有来自陪读家庭的成员:子女在英语补习班上课,母亲则在成人英语班中学习英语。
她说:?每个陪读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苦情戏。?其中有一对母子的故事发生在数年前,但却依然叫黄女士记忆犹新:
大约在十年前,陈女士(化名)作为母亲只身带同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求学,只求儿子日后学业有成。但是语言对两人所造成的障碍却是预料不及的。抵英后因为语言能力欠佳,儿子的学习成绩同以前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于是,除了在主流学校学习之外,陈女士还另外把儿子送到曼城华人之家的英语补习班去上课。
每天儿子上学后,陈女士自己也会学习一些初级英语,但是语言学习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剩余时间由于缺少朋友,陈女士依旧孤独、苦闷。为此,陈女士选择到到中餐馆去做兼职,既能交朋友,也能补贴家用。
虽然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母子之间的沟通却少了,关系慢慢出现了裂痕。陈女士有时候晚间外出工作,儿子被迫自己独守在家里,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由于缺乏沟通,母子前日渐疏离。直至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英语一直没有进步,找到黄女士谈,才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在补习班上过几节课,然后把余下的钱都花到电脑游戏上。她就此把儿子痛批一顿,儿子却反驳,怪责母亲不应送他到英国来学习。
黄女士说,即便他们母子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但他们更不愿意回国去,尤其是陈女士她。陈女士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没有颜面回国去面对丈夫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现在只好继续留英,原本的陪读之旅,变成了陪?独?苦情戏。直到后来在黄女士的帮助下,陈女士的儿子重返校园,才让苦情戏没有演变成悲剧。
陪读妈妈阿萍(化名)和小梅(化名)也有相同的境遇。他们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其它家人。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意外。林女士的孩子出国时已经12岁,他对于原本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和熟悉度。突然来到新环境,语言和思维的不同让孩子的内心情感无法宣泄,所以容易误入歧途。而陈女士的困难更大,语言限制了生活,而现有的生活圈并不能让她得到认同,她背负的责任让她觉得压力重重,而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如今的结局。
积极调整,做聪明妈妈?
有时,故事相同,但结果却可以不同。很多陪读妈妈就能迎难而上。现居英格兰东部的一座海滨小城的林女士,四年前,选择带同14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前来英国上中学,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此,林女士放弃了如日方中的事业,来英国陪读。
由于自身的英语能力良好,她很快适应了英国的环境。而一双孩子的学业更是她最关注的事情。儿子以前在香港就读的是中文学校,故英语是他的弱项。获知孩子就读的中学没有资金为外国学生补习英语,林女士感到失望之余并未因此气馁。为了给孩子们争取到在学校补习英语的机会,自第一年开学以来,她曾几度不厌其烦走访学校,与学校的代表进行商讨。一个华人妈妈在英国白人的主流学校里孤身面对为大多数的学校代表据理力争,当中所需要的勇气是无人能及的,而当中为了准备会议所付出的努力也不是他人可比的。
可惜最终儿子GCSE英语的成绩未如理想,即使如此,林女士始终尽职尽责如常。眼见儿子马上就要考大学,英语成绩不好可能成为一大障碍。在学校无法提供此方面的帮助的情况下,林女士便自己在家中为儿子当上了英语导师,每天督促儿子做练习。母子同心,儿子最近考得了理想的成绩,林女士才暂时放下心来。
从女强人到全职妈妈。被问及有没有后悔当初做的决定,林女士坦然道:?还是后悔的。?谁知她说让她为之后悔的是,后来香港的学校也开设了课程为学生备考雅思,?早知如此,我就让两个孩子都考过了雅思再过来英国上大学,不必急于中学的时候过来。?
不过,她还表示,现在天天给孩子们做午饭使自己和孩子们的关系变得比以前更加亲密了,这是从前不可比的。最后,说及有否后悔自己放弃了许多的时候,她还是重复那么一句话:?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
林女士的成功经验不在少数。在采访中有些妈妈通过参与当地社区的华人社团志愿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但不难看出,陪读妈妈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远大前程?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必须承认,母爱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但是无私的爱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积极的效果,孩子们在成长,妈妈们也该有所进步。
跨越语言及心理障碍,融入新环境?
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是陪读妈妈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孩子年纪小,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反倒是妈妈,因为已经在原来的环境中定位,来到英国后,面临巨大的落差,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全英最大的一个关爱华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协会英国华心会的Jeffy Ho表示,要帮助陪读家庭融入外国社会,需要采取什么办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家庭的情况,故不同的家庭或应使用不同的办法去适应。但是,一般来说,在出现语言障碍的情况底下,陪读妈妈可多到当地的华人社区中心,无论是去学习英语也好,参加社区活动也好,多多拓展人际脉络,可助陪读家庭在陌生的社会中更快地产生归属感,从而尽快适应下来。如果在情绪或精神上感到很大的困扰的话,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及时接受恰当的心理辅导。
Jeffy Ho另外指出,陪读父母也应该注意子女的情绪问题,毕竟日常生活环境中缺乏父母其中一方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可造成很大的影响。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国被收养的中国儿童以及海外华裔后代了解他们的根髓文化的英国慈善组织母爱桥的创始人薛欣然女士谈到海外陪读家长们的现状,认为,陪读大多由母亲承担,妈妈们在国外面临最大的挑战都是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家长们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融入能力强,适应新环境很快,孩子们对于妈妈的依赖会迅速减弱,妈妈们反倒失去了情感和生活的寄托,变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家长孩子陷入一种双方都很痛苦的疏远之中。
薛欣然认为,妈妈们在呵护孩子的同时,要设法开拓适应自己发展的生活,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参与一些当地华人的社会活动。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营养要素。而中国社会也因尽快形成一个?留学预科?机制,为那些计划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的家庭提供一个知识和能力的贮备辅导,使得家长们在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时,有机会和能力寻求自我发展,甚至是家庭经济在海外的拓展。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陪读妈妈们在国外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问题依然存在,但今天的?陪读妈妈?们正在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打破这些屏障,让自己和孩子更多地融入当地社会。
留学生招生网zhaoSheng.neT提供欧洲,美洲,亚洲等留学申请,留学流程,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留学预科择校,预科课程,帮助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硕士和研究生自助留学。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