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申请日本读研留学条件,日本留学条件最低的大学
今天小招为大家分享关于出国留学、如何出国留学、留学申请、出国留学的条件、留学签证、留学费用.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日本留学前有哪些需要准备的?申请条件有哪些?这无疑是困扰着赴日留学的同学们,留学网小编整理了日本留学攻略,赴日留学的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哦。
留学生选择最多的专业,每年招收留学日本中国留学生超8万,占日留学生总数2/3生最多的几乎都是这一类的专业。日本的公司经营、管理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这些专业往往比较受欢迎。它们是日本的“老牌”专业。
2、美容、动画制作等高技术含量专业近几年来有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日本选择这样比较细化,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要求的专业,而不再如以前拘泥于一些抽象化的专业,相对更重实践。而且日本在化妆美容、动画3D制作这些方面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二、日本留学的文化优势
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是由中国传入的,所以在文化基础上有许多的共通点。因此,中国学生想要融入日本社会不会有太大的障碍,相比融入欧美的文化体系要容易得多。另外日本的文字和中国的汉字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是最有优势的,也最容易学会、学好。
在生活习惯上,日本和中国的差别并不大。比如大家都是吃大米、用筷子的,特别对于年纪小的中国学生,一般不会出现饮食起居上的不适应。
如果留学生学成后希望留在日本就业,现在这样的机会也很大。因为日本家庭现在普遍有一种“少子化”的倾向,年轻的夫妻不愿意生孩子,造成了社会上年轻劳动力的严重不足,非常需要像中国留学生这样的生力军进入,所以日本留学就业比较容易。
当然80%的留学生还是会选择回国就业,因为拥有了日语的优势,相对比较容易进入中日合资企业或日资企业工作。多数学生回国后会从事和日语相关的行业。
三、申请留学日本的程序和关键
(一)申请赴日留学程序
1、通过申请,获得留学学校签发的入学许可书。
2、本人或通过代理人向日本国内的地方入国管理局及分局申请“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
3、凭“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到当地的日本驻外使领馆申请签证。
(二)申请办法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一般以到大学院、大学、短期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攻读学位为目的,单纯学习语言的短期留学生人数很少。
目前申请到日本攻读学位一般有3种方法:
1、赴日前获得入学许可。
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行“渡日前入学许可”,鼓励大学和大学院多到海外直接招生,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大。如果要在国内申请,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日语水平,能够适应赴日后立刻进入日语环境中学习的要求。
2、申请短期签证到日本参加考试,合格后再申请留学签证。
如果以考试为目的申请短期签证,通常要在当地的日本使领馆申请,需要有报考学校的考试通知书。一般这种签证的停留期限为15天到90天。要申请这个签证对中国学生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而且在中国和日本间往返,经济上的支出也非常大。
3、先进入日本语学校或大学的留学生别科学习,再报考大学。
日本语学校和大学的留学生别科都不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但是用这种方法对语言水平的要求不苛刻,比较适合中国学生。在语言学校和留学生别科学习日语的同时,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选择报考合适的大学或大学院。同时这段时间,勤工俭学的机会较多,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比较轻。[SITESERVER_PAGE]
(三)申请条件和要求日本的各个大学、大学院、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日本语学校在招生时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对留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马上咨询
1、年龄和学历要求:日本语学校:年满18周岁以上;必须完成12年的学校教育。 大学别科、学部、短期大学:年满18周岁以上,24周岁以下;在本国受过12年以上学校教育或同等学历者。
2、经济要求:3万美元或300万日元或等值的人民币的银行存款证明;要求经费支付人的年收入在8万元人民币以上。
3、日语要求:最低程度要求150小时的日语学习经历,直接申请大学预科或大学、大学院,对日语的要求较高。
(四)申请时间和申请材料日本学校的开学时间在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一般需要提前6-8个月开始申请。
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一般有以下一些:
1、最终学历毕业证书原件(职高、函授、夜大、成人自考等需要公证);
2、最终学历学校的学习成绩证明;
3、日本语学习经历的证明(最低150小时以上);
4、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
5、在职者提供在职证明和收入证明;
6、3个月以内拍摄的照片;
7、存款证明;
8、担保人的在职证明、收入证明等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一些攻略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留学详情请咨询留学网老师。
zhaoSheng.net留学生招生网提供欧洲,美洲,亚洲.留学申请,留学流程,留学签证,留学费用,留学预科择校,预科课程,帮助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硕士和研究生自助留学.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